
廣州多區實現垃圾100%無害化處理,但政府部門、公益機構表示垃圾分類仍需加快推進
“老人習慣把什么都攢在家里,我們想送不知道給誰,扔掉了又覺得可惜,小孩也沒有這種意識。”前不久,在廣州一所中學舉行的舊衣回收活動中,學生家長曾女士講了一家三代人對待舊衣物的不同態度,同時也提出了疑問,那些擠占家庭空間卻仍有利用價值的舊物品,怎樣才能得到恰當的處理?
今年11月底,廣東省有關部門關于檢查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顯示,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6.3%。不過,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近日,廣州市有關部門表示,明年將創建300個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小區(社區)。到2020年,廣州力爭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運行管理體系。新快報記者走訪廣州市內多個區,發現目前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垃圾分類、處理日趨成熟,舊家具、廢棄玻璃定點回收,荔灣區西村街在回收垃圾時用上了“大數據”。不過,垃圾分類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推進還有待加強,“垃圾管理靠大家”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等。有環保人士表示,生活垃圾還需要從源頭上進行減量。
白云區
現象:每年產生大件垃圾1.2萬噸
探索:每月處理約500車次舊家具
“我曾把家里淘汰出來的沙發搬到村里的垃圾收集點。沒辦法,當時不知道怎么處理,就把它當普通垃圾扔掉了。”對于垃圾處理,家住白云區嘉禾街新科村的施先生如是說。
新快報記者走訪時發現,與施先生一樣,市內不少居民都有過隨處丟棄大件家具垃圾的經歷。
白云區城管局方面表示,由于大件家具回收價值低、運輸成本高、現場拆解不便,再生資源回收從業人員大多不愿意回收,大件家具垃圾往往直接混入生活垃圾壓縮處理,造成垃圾壓縮設備及運輸車輛損壞,加大了垃圾處理量,一些未能及時回收處理的大件家具垃圾,長期積壓于壓縮站或被堆放在城市街道角落,給城市市容和居民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年均產生大件垃圾約1.2萬噸。
2014年,白云區廢舊家具資源處理中心開始運營,該中心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僅棚內就有3500平方米。具體運作模式是由區城管局劃撥垃圾分類經費給區供銷聯社,區供銷聯社通過招投標的形式選定服務企業進行回收處理。目前,白云區已初步建立起街道定點存放、回收企業集中收運、專業機構拆解處理的分類處理模式,建立起家具回收處理網絡。居民需要將大件家具放置在22個鎮街的52個大件家具垃圾臨時收集放置點,存夠量后該中心集中上門收運,最終進行專業拆解,分類回收利用。白云區城管局公布了22個鎮街大件廢舊垃圾回收處理服務電話,居民可以通過電話聯系環衛工人上門收取,工人會根據具體情況免費或者收取少量費用。
近日,新快報記者走訪位于江高鎮珠江村的白云區廢舊家具資源處理中心,看到院子里堆滿了已經被拆卸出來的可回收廢鐵,棚內則集中了被拆卸下來的木料、海綿,以及仍沒開始拆解的廢舊床墊、沙發等。在現場,廢舊家具的集聚區也是拆解工人的作業區。只見拆解工人手執鐮刀在床墊四周劃開一條裂縫,然后用不同工具麻利地把布料、海綿等雜物一一拆解。今年40多歲的韋先生從中心開始運營就在這里工作,單單拆解工具都有好幾十把,像他這樣的老員工,13分鐘至15分鐘就能將一床床墊拆解完畢,一個人一天就能拆卸完一車甚至更多廢舊家具。
“中心已經形成了廢舊家具運輸、拆解、處理一體化產業鏈,95%的廢舊家具材料可以被回收再利用。”該中心負責人稱,拆解下來的廢木直接在旁邊的廢木回收中心處理,廢彈簧、廢海綿、廢皮革等均能加工再利用。新快報記者了解到,一輛車可裝下20件至25件大件家具,該中心每月約處理500車次的廢舊家具,高峰時一個月回收量超過600車次,這些廢舊家具主要來自城中村。今年截至7月9日,累計共處理大件廢棄家具3026車次,垃圾減量約6100噸。
越秀區
現象:8年來垃圾全部無害化處理
探索:18條街有專門的玻璃回收站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在越秀區,對垃圾基本上是先分類、再進行回收、然后處理,2010年至2017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為100%。
為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越秀區在垃圾分類處理中,探索引入第三方企業化服務的模式,由企業將服務前延至垃圾產生的源頭,將回收利用等作業與分類服務捆綁在一起,并根據回收利用的垃圾量給予補貼,形成了分類垃圾逆向物流,使資源得到重新回收利用,開拓資源循環利用分類分流處理新模式。以廢玻璃和木質廢棄物和餐廚垃圾等低值可回收物為切入點,在街道社區設置廢玻璃專用回收板房點、廢木材收集堆放點和餐廚垃圾處理站。通過垃圾分類分流處理,初步形成源頭分類激勵機制,實現垃圾處理資源化的目標。
目前,越秀區在全區18個街道設置了21個便民回收板房點,作為廢玻璃源頭收購網點,由街道環衛站負責管理,每天開放回收廢玻璃,環衛工人按噸領取加班費,企業到點計量收購,再由城管部門專用車輛運送到廢玻璃處理中心進行資源化處理。同時,回收企業按照回收量給予街道環衛站協調管理經費補貼。目前,每月回收利用廢玻璃350多噸。
在白云街的玻璃專用回收站里,環衛工人余師傅告訴新快報記者,每月回收3噸多廢玻璃。記者看到,這個廢玻璃回收站有10平方米左右,墻壁上有玻璃分類示范、玻璃循環再造流程等,玻璃回收的好處也清楚說明:回收一個瓶子節省的能源,可以燒5壺水、點燈7小時、手機充10次電……
同時,越秀區18個街道轄區內均設置了大件垃圾收集點和廢木材回收點,環衛工人對舊家具等大件雜物進行分解,將廢木材分類出來集中到回收點,再統一收運到廠,環衛工人 “誰分類廢木材誰獲利”。目前,每月回收利用廢木材750多噸。黃花崗街道環衛站賴站長介紹,每月回收廢玻璃6噸、回收廢木材65噸、廚余垃圾?月40桶左右(每桶120升)。
目前,回收廢木材每噸可獲利220元,但需要城管部門的車輛來運,由于運力不足,倉儲地方不夠,有時只好讓社會上的回收機構來收,這樣獲利減少至100元/噸。“出人工都不夠,但又必須轉運出去。”賴站長坦言,現在機團單位和餐飲機構的廚余垃圾已基本按規定,由環衛部門定時定點回收,統一處理,但居民方面并不理想,仍存在一定困難。
(原標題:舊家具玻璃瓶定點處理 收垃圾用上了“大數據”(1))